当前位置:

历史沿革

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战国时属楚之黔中地。秦时,属黔中郡。西汉高祖元年(公元前206年),置酉阳县。酉阳治所在今治(灵溪镇)东南五村。三国时,初属蜀汉;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,属吴。晋和南北朝时,均为酉阳县地。晋属武陵郡。宋属武陵太守。齐梁复属武陵郡。陈属沅陵郡。隋置辰州,废酉阳,并迁陵,改为大乡县地,属沅陵郡。唐天授二年(691),析辰州,置溪州,永顺属溪州大乡县。天宝元年(742),改溪州为灵溪郡。乾元初复名溪州,隶黔中道。 
       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(910), 楚王马殷以彭世愁为溪州刺史,为誓下州,属楚之溪州地。但彭据地自雄,自置二十余州。永顺属地有上溪州、中溪州、下溪州、溶州、渭州、永顺州等,永顺之名始于此。 
       宋代为下溪州、南渭州、溶州等羁縻州地。下溪州治所在今治东30里旧司城(即老司城),属荆湖北路。     
       元至正十一年(1351),设立永顺宣抚司(属四川行省),置麦著土村、 会溪、 施溶感化州和腊惹峒、驴迟峒,属湖广行省思州军民安抚司(治今贵州风岗);又设南渭州,属湖广行省新添葛蛮安抚司(治今贵州贵定)。 
       明洪武二年(1369),置永顺军民安抚司,六年(1373)升为永顺军民宣慰使司,辖三州、六长官司,时永顺境地有南渭、施溶二州,腊惹洞、麦著黄洞、驴迟洞、田家洞、施溶洞五长官司。 
清雍正六年(1728),永顺土司彭肇槐请求纳土,改设流官。雍正七年(1729),置永顺县,属辰沅永靖道永顺府。 
中华民国元年(1912)2月,裁县留府,次年9月裁府改县,属辰沅道。民国十一年(1922)道制废,永顺直属湖南省,辖18保。民国12年(1923)实行乡制,全县设26乡。 
      公元1934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军第二、六军团攻克永顺县城,中共湘鄂川黔边区省委、省革命委员会、省军区从大庸迁永顺境内塔卧,并建立永保、郭亮两县苏维埃政权,下辖5区54乡。 
       民国24年(1935)6月,湖南省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处,永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。民国26年,全省普设行政区九个,永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县。民国27年(1938),湖南划十个行政督察区,永顺属第八行政督察区,全县设19个乡和灵溪、列夕2镇。民国30年(1941)全县设18乡、2镇、125保。 
       1949年10月19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顺,隶湖南省永顺专区。1952年8月,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(1955年改湘西苗族自治州),永顺为其代管,全县辖11区,灵溪、王村、龙寨3镇,178乡。1957年9月,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,永顺为其所辖。  

来源:永顺分站

相关链接

    频道精选

  • 党建阵地
  • 永顺文化
  • 文明实践
  • 教育培训
  • 新闻审稿
  • 永顺概览
  • 永顺政务
  • 溪州旅游
  • 理论园地
  • 文学艺术
  • 溪州视听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书记县长报道集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